当前位置:首页 > 高级课程班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文历史方向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招生简章
限额招生,欲报从速!
授课形式: 周末班 集中班 上课地点:北京 学制/学费:10.8万/2年

【大学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秉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厚的积淀,承载历史使命而生,汇聚多方力量而成。1978年,有“春风第一枝”美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以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直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

大学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目前已成立13个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拥有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2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大学拥有现任博士生导师736名,硕士生导师1205名,自成立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和中坚力量。

【历史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历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主要依托中国历史研究院设置,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成立,现由考古系、历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中国边疆历史系、历史理论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7个系,历史学本科、文物与博物馆硕士2个专业组成,现任院长为李国强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专门考察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中华民族史》)纂修工程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史学步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的重要标志;中国历史研究院组织开展的“中华民族复兴史”“清代国家统一史”“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以及中华文明起源、中国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生命力、国家治理体系等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成为新时代史学研究的里程碑。

历史学科是我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早在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时,考古系、古代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便开始招生。在4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如顾颉刚、侯外庐、杨向奎、夏鼐、尹达、唐长孺、安志敏、胡厚宣、谢国桢、孙毓棠、白寿彝、张政烺、李学勤、黎澍、李新、廖学盛、石兴邦、宿白、王毓铨、刘起釪、余绳武、陈之骅、张长寿、林甘泉、王曾瑜、陈瀚笙、张振鵾、陈铁健、蔡美彪、刘大年、仇士华、王庆成、徐苹芳、张海鹏、杨天石、陈高华、耿云志、张泽咸、陈祖武、刘庆柱、于沛等先生先后在此植桂培兰,奠定了我校历史学科的坚实基础。

我院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共拥有3个一级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博士点,66名博士生导师,172名硕士生导师(含外聘导师共约230名),300余名任课教师,居全国各高校之首。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0名,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50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博士学位研究生160余名。

在本科教学方面,我院充分发挥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培养方式,以培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学术型人才为核心导向,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推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本硕博教育一体化、订单式人才、深度国际化等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新苗计划”等学术训练和培养机制在学生自主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中的引导作用,注重国内外学术前沿知识在学生专业视野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智力资源,取得了明显效果。

我院的学科建设能力和科研实力在全国处于重要位置。我院共拥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边疆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世界史共9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历史地理学等1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先秦史、秦汉史、中国近代外交史、中国边疆史等专业领域有着独特优势。从2016年至今,我院教师共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7项(含重大、一般、冷门绝学、后期资助、青年项目),居全国之首。另外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40余年来,我院所培养1000余名毕业生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工作,其中既有陈祖武、宋振豪、王震中、王巍、陈星灿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有武寅、章百家等学者型高级领导干部,又有安家瑶、吴恩远、李零、袁靖、于沛等闻名全国的资深学者,还有王建朗、汪朝光、夏春涛、卜宪群等学术中坚,以及臧运祜、邢文、严志斌、吕鹏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具有丰厚学术积淀和锐意创新精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将秉承“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诸同仁之力,为我国的历史学人才培养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人文历史学”方向介绍】

人文历史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宗教,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一是强调“经世致用”,通过先秦诸子的思想精华撷取,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宁静致远;二是提升管理智慧,使之兼具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科学思维,真正修炼成“博古通今、中西融行合一”的智慧型领导;三是提升人生境界,即观乎“心性”、“生命”、“人生”,通过思维修炼,提升思维水平。

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是人的素养教育、人格教育,通过修身养性孕育出真正的“人”。人文历史以史学为基础,以哲学、宗教学、文学、礼学、考古学、版本学等为辅助,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源流,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线索,将文明史、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结合起来,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是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史料学、科学、哲学、人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人文历史学重点研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的发展变迁、中外文化的交流比较,将提升历史的通观、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构性认识、开拓历史文化视野、提升战略思维作为建设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史学、哲学、思想科学培养的主阵地,我们关注着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向,探寻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企业家的成长轨迹。中国的发展,经济的腾飞需要企业家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有力的管理与领导。更高层面的企业家则需要不断的内视、内省。而人文史学的底蕴、智慧、技巧、格局则恰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源动力。通过多年的精心筹备,我们推出了中国人文史学提升高级课程。旨在培养一批企业家成为具有大思维、大战略、大视野的新时代领袖。也培养一批正在努力的上进者,让他们明确突破自我,以出世态度做入世的事业,悟道得道,让人生更有意义。

【课程目标】

帮助学员拓展现有知识结构,夯实人文史学专业理论功底、以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考古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为目标主线,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和考古实践课,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的发展变迁,通过中外文化的交流比较,提升历史的通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构性认识,提高对中华现代文明渊源、现状、未来的洞察力,开拓历史文化视野、提升战略思维,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学术能力,洞悉世界大势,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技能,提高职场胜任力和竞争力。

【课程特色】

1.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享有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学部委员、二级研究员,及来自其他高校、部委机关和相关行业的知名教授、学者型领导和行业研究专家,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课程体系前沿实用。四大学习板块包括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情境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重视课程范围的跨界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权威前沿性、实务问题的新颖实用性。

3.学术训练高阶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和时事前沿等领域的动态前沿,论文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论文撰写的规范性和实证性,根据论文选题匹配对接专业的学术导师,提高结业论文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招生对象】

1.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券商、银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管理人员。

2.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

3.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

4.有强烈进修意愿的企业高管,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培训安排】

学制:两年,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

学习时间:每个月授课1-2次,每次2天,每天为8个学时,集中在周六日授课,寒暑假不上课。总计214个学时,其中课程授课126个学时,实践和游学为72个学时,论文指导为16个学时。

学习地点:北京。

【学习费用】

培训费共计人民币108000元/人(含报名费、资料费、学费、课程考试费、结业论文指导费及结业费等),交通、食宿费用自理。学员一次性支付。

【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

学贯中西

(1)中外史学经典选读(杨艳秋)

(2)中华文明史(冯时、王震中)

(3)中国文化史(左玉河、唐仕春)

(4)世界文明史(王华、刘健)

(5)世界文化史(郭子林)

博古通今

(1)二十四史今注(孙晓)

(2)传统文化生命力(刘国民)

(3)中国式现代化(夏春涛)

(4)中华大一统(邢广程)

(5)一带一路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实践(李国强)

现场教学

情境教学

人文素养

(1)考古学前沿  (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现场教学、施劲松副所长)

(2)书画鉴定与赏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场教学 朱万章)

(3)历代文物鉴赏(殷墟博物馆现场教学、吴卫国)

(4)故宫学与当代国学思潮(故宫博物院现场教学、章宏伟、王军)

(5)陶瓷鉴定与市场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场教学、耿东升)

考古学实践课

考古能力培养

(1)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2)北京周口店古猿人遗址

(3)元上都考古遗址

(4)辽上京考古遗址

以上由吴卫国、地方考古队长、刘强老师带队讲解

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

文献综述与选题

论文设计与撰写

注:根据专业动态和学生需求,实际执行课程可以调整。

【授课专家】

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专长为先秦史、中国古代文明史、考古学。代表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等。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苏联问题、俄罗斯问题及中俄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周边国际环境与中国边疆等问题的研究。已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00余篇,主编和合著学术作品20多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荣誉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被俄罗斯外交部授予“普希金奖章”。

冯时,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2009年遴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生导师 ,2014年12月获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讲座教授,2016年获聘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201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包括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先秦史、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及科技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40余篇。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获得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荣获国家海洋局等部委颁发的“2010年度十大海洋人物”称号,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主题为“一带一路”研究的讲解。

杨艳秋,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主要著作《明代史学探研》《礼与中国古代社会·明清卷》(合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形态》(副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合著)。

夏春涛,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近代史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2003年起,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副局级),院党校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现任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理论系主任,《史学理论研究》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北京市委讲师团成员,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等。学术专长为晚清史(太平天国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作有《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等。

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出版有《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中国近代文明通论》《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张东荪传》《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失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再认识》《近代中国婚丧嫁娶》等10多部专著。

施劲松,考古学者。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纪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曾任《考古》编辑部主任、副主编,考古杂志社社长。现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等。研究方向为商周考古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商周考古学和商周青铜器研究。曾在《考古》、《考古学报》、《文物》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耿东升,北京大学考古系古陶瓷鉴定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席鉴定师(陶瓷)、研究馆员,文化名家曁“四个一批”人才。多年从事文物征集与鉴定工作,尤其擅长瓷器鉴定。负责或参与征集的重要文物有:珍贵的五代定窑白瓷、金代钧窑瓷器、元代青花瓷、五代王处直墓出土的罕见彩绘石雕武士像等。曾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一级品巡回鉴定工作,鉴赏古代陶瓷器达百万件;主要著作论文:《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主编陶瓷篇,一级品卷、二级品卷、三级品卷)《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丛书·明清瓷器卷》(2卷)《中国陶器定级图典》《中国瓷器定级图典》等。

孙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注本二十四史》执行总编纂,独著有《中国婚姻小史》(1987)、《心斋问学集》(1994)、《两汉社会与经学》(2002)、《两汉佚经整理与研究》(2007)、《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点校本汉魏丛书》(院重大项目)等;合著有《阳刚与阴柔的变奏》(199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1999)、《阅藏知津》(2000);主编《羊角历史文化丛书》(30种)、《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丛书》(5种)、《掌故大辞典》等。

吴卫国,历史学者。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曾任日本国学院大学大学院客座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人文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两周礼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乾隆一日》、《百年斋号室名摭谈》、《帝国之雩——18世纪中的干旱与祈雨》等。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书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与研究、美术评论、出版、教学及展览策划等。撰写美术史与书画鉴定论文近百篇,策划“明清人物画展”、“明清花鸟画展”、“纪念苏庚春暨征集书画精品展”等大型展览;近年研究领域开始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代表著作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居巢居廉研究》《书画的鉴藏与市场》《髡残》《陈师曾》《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等。

章宏伟,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1985年7月到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书籍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副社长,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1998年9月调故宫博物院,历任紫禁城出版社社长、书记兼副社长,出版部主任兼科研处(研究室)副处长(副主任),故宫学研究所所长兼书记。2021年11月任故宫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副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故宫学、中国图书史与明清史。独著有《出版文化史论》《故宫问学》《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故宫学的视野》《作为学问的故宫学》等,合著有《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中国编辑出版史》等,主编有《博雅经典丛书》《故宫学视野丛书》及《故宫学研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奖章、国家新闻出版署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首届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论著奖,负责故宫博物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纪录片《故宫》(为总策划、制片人)。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王军,男,苗族,1969年生于贵州省开阳县。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长期致力于北京城市史、梁思成学术思想、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历史的峡口》,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出版集团奖、中国建筑图书奖、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分会年度表彰、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华文好书•2015年度评委会特别奖等。其中,《城记》入选《中华读书报》2009年评出的新中国“六十年六十书”,被译为英文、日文出版。

刘健,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古代西亚史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史系、英国学术院、荷兰皇家科学院近东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安纳托利亚历史和文化研究,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林》《古代文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马工程教材《世界古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参与撰写《古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古代国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等多部专著,独译或合译《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二分册)》《世界历史上的农业》等5部译著。曾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剑桥古代史》《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翻译工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赫梯石刻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古代国家权力与宗教礼仪制度”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唐仕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北洋时期的社会史、法制史。

郭子林,主要研究古代埃及王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研究》副主编,院科研处处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21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等称号。现主要从事古代埃及史研究和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和《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古埃及托勒密王朝专制王权研究》等各类学术著作10多部。

王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重点研究领域为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美国史等,研究聚焦于太平洋史、美国太平洋外交。主讲的本科课程有《世界通史纲要》《国际关系史》《西方文明史》等;研究生课程有《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中美关系专题研究》等。

【报名程序】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

2.历史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3.面试合格后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入学通知书;

4.学员收到入学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纳入校友总会及地方校友会的管理,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开课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郑州等教学中心。
免费获取招生资料
学校资讯更多>
    热门专业
    经济学
    国际贸易
    世界经济学
    企业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京ICP备2020033784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38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