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社科院法学在职博士:跨行者的“法律通行证”如何炼成?

上海某投行经理李女士,年薪百万却陷入职业倦怠。她渴望转型法律行业,却在律所面试中屡屡碰壁:“您金融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框架,如何处理跨境并购中的合规风险?”这并非孤例——司法部2023年数据显示,每年超10万人尝试转入法律行业,但仅15%能通过司法考试并成功立足

“隔行如隔山,但山不过去,人可以过去。”正如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所言,“法律是关于神事与人事的知识”,而跨行者面临的不仅是知识壁垒,更是行业信任度的重塑。在《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2023年)推动下,法律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但68%的转行者因“理论与实践断层”被迫放弃(中国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

跨行者的四大挑战

  1. 知识体系不完整

    • 法律涵盖14个二级学科,非科班出身者难以构建系统框架,面对《民法典》《证券法》等复杂条文易陷入碎片化学习。

  2. 实务经验缺失

    • 企业合规、涉外仲裁等高价值领域要求“即战力”,而转行者常因缺乏案例经验被拒之门外。

  3. 人脉资源薄弱

    • 法律行业高度依赖圈层资源,新人难以接触律所合伙人、企业法总等关键角色。

  4. 学历门槛凸显

    • 央企法务岗、红圈所招聘中,博士学历成为“隐形入场券”(2024年法律行业招聘趋势报告)。

社科院法学在职博士的“转型加速器”

1. 系统知识重构:从“门外汉”到“内行人”

课程覆盖民商法、涉外法治等四大方向,以《民法总则理论与实务》《国际商事仲裁》等模块搭建完整知识体系。学部委员莫纪宏、陈甦等专家授课,确保内容与国家政策同步(如“数据跨境流动合规”纳入教学案例)。

2. 实战赋能:打破经验壁垒

  • 案例教学占比40%: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模拟股权纠纷、破产重整等场景。

  • 导师一对一指导:学员可参与社科院国家课题(如“数字经济立法研究”),积累项目经验。

3. 资源破圈:构建法律人脉网络

  • 校友覆盖政商学界:往期学员包括法官、央企法总、律所合伙人,定期举办行业沙龙。

  • 结业证书背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注明研究方向,增强简历竞争力。

抓住转型窗口期,抢占未来赛道

当前班次仅余5个补录名额,审核通过后即可锁定席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在职博士不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跨行转型的“战略跳板”。小窗咨询在线老师,解锁政策文件原文与课程详情。

开课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郑州等教学中心。
免费获取招生资料
热门专业
经济学
工商管理
金融学
数字经济
经济管理
国际贸易
企业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京ICP备2020033784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38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